2007年的NBA選秀大會上,一個來自中國的名字響徹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——易建聯在首輪第六順位被密爾沃基雄鹿隊選中。這一高順位選秀結果背後,是一個年輕球員從CBA到NBA的非凡跨越,承載著無數汗水、期待與爭議。
天賦初現:CBA時期的驚豔表現
易建聯的籃球天賦早在青少年時期就已顯露。2002年,15歲的他便開始代表廣東宏遠隊出戰CBA,成為中國職業聯賽曆史上最年輕的球員。隨後的五個賽季裏,他逐年進步,從一名青澀新秀成長為聯賽的統治級球員。
2006-2007賽季,易建聯場均貢獻24.8分和11.4個籃板,帶領廣東隊奪得CBA總冠軍,並榮膺總決賽MVP。這一係列出色表現引起了NBA球探的密切關注。他出色的身體條件——2米13的身高、出色的彈跳和靈活的腳步,讓眾多NBA球隊看到了一個具有巨大潛力的國際球員。
選秀前的準備與挑戰
為備戰NBA選秀,易建聯提前結束了CBA賽季,前往美國進行特訓。他接受了前NBA球員的指導,強化了投籃技術和身體素質,同時積極適應美式籃球的打法與文化。
然而,通往NBA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。當時有質疑聲音認為,易建聯的實際年齡可能比官方記錄的要大,這一爭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的選秀前景。此外,他所在的廣東隊和NBA球隊之間的溝通也經曆了一番波折,特別是關於買斷合同的事宜。
選秀日的驚喜與壓力
選秀當天,易建聯出人意料地在第六順位被密爾沃基雄鹿隊選中,這一結果高於許多選秀預測。高順位意味著高期望,也意味著更大的壓力。作為繼姚明之後又一位高順位中國球員,易建聯被寄予厚望,人們期待他能夠延續姚明在NBA的成功。
然而,密爾沃基並非易建聯及其團隊心儀的目的地。他們更希望去華人社區更大、市場更廣闊的城市,如舊金山或芝加哥。這一矛盾在選秀後一度成為媒體焦點。
跨越的意義與影響
易建聯的高順位選秀對中國籃球具有重要意義。它證明了中國籃球培養體係能夠產出世界級天賦,為後來中國球員衝擊NBA樹立了榜樣。同時,這也促進了中美籃球文化的進一步交流。
盡管易建聯的NBA生涯未能完全達到外界預期,但他的選秀經曆本身就是一個突破。他從CBA到NBA的跨越,代表了中國籃球運動員在國際舞台上的不斷探索與進步。
如今,回望2007年那個選秀夜,菠萝蜜视频在线看到的不僅是一個球員職業生涯的轉折點,更是一個國家籃球夢想的延續。易建聯的選秀故事,將永遠銘刻在中國籃球的曆史中,激勵著後來者繼續追逐更高的籃球殿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