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,對職業羽毛球運動員林曉來說,本該是職業生涯的黃金時期。那年她剛滿25歲,世界排名第18位,正準備衝擊東京奧運會資格。然而在一次常規體檢中,醫生在她的肺部發現了一個2厘米的陰影。

“惡性腫瘤,需要立即手術。”
醫生的診斷像一記重扣,狠狠砸在她的心上。手術、化療、放療,職業運動員的日常訓練被醫院的消毒水味取代,球場上揮灑的汗水變成了治療時默默流下的淚水。
“最難的不是身體上的疼痛,而是心理上的落差。”林曉回憶道,“從每天訓練6小時到連下床都困難,那種無力感幾乎將我吞噬。”
但羽毛球運動員的韌性讓她沒有放棄。在化療期間,她開始在病房裏做一些簡單的上肢力量訓練;當頭發大把脫落時,她索性剃了光頭,笑著說這樣打球時更省事。
2020年夏天,結束所有治療的林曉重新拿起了球拍。但回歸之路遠比想象中艱難。手術留下的疤痕限製了她的轉身幅度,化療後的體力大不如前,曾經輕鬆完成的 multishuttle 訓練現在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。
“第一次回到訓練場,我連十分鍾都撐不下來。”她說,“但我告訴自己,就像從前學習一個新動作一樣,慢慢來,一點一點找回狀態。”
她的教練團隊為她量身定製了康複計劃,從每天15分鍾的輕量訓練開始,逐漸增加強度。隊友們也成為她最堅強的後盾,陪她進行適應性訓練,從不催促,始終鼓勵。
2021年4月,林曉參加了複出後的第一場正式比賽。雖然止步第二輪,但站在賽場上的那一刻,她已經贏了。
“癌症給了我一個不同的視角。以前我隻關注輸贏和排名,現在我更享受每一分、每一個回合。羽毛球不再隻是職業,而是我與生命對話的方式。”
如今,林曉的世界排名已回升至前50位。她成立了“羽你同行”公益項目,幫助其他患病運動員進行康複訓練。她的故事正在激勵更多人:當生命按下暫停鍵,不是結束,而是另一種開始。
“人生就像一場羽毛球比賽,即使暫時落後,也永遠有機會反超。重要的是不放棄每一個球,就像不放棄每一個明天。”林曉說這話時,眼神堅定如初,仿佛從未離開過那片她深愛的球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