羽毛球是一項對場地要求嚴格的運動,清晰的場地劃分和規則理解對運動員的發揮至關重要。本文將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,詳細解析羽毛球場地的邊界線、區域劃分及其具體用途。

一、場地基本規格
標準羽毛球場地為長方形,長13.4米,寬6.1米。場地中央設置高1.55米的球網,將場地平分為兩個半場。所有場地線寬均為4厘米,通常為白色或黃色,需清晰可見。
二、邊界線詳解
1. 單打邊線
位於場地兩側,間距5.18米。在單打比賽中,球的落點超出此線即判為出界。
2. 雙打邊線
位於單打邊線外側,間距6.1米。雙打比賽使用此線作為邊界。
3. 端線(底線)
位於場地兩端,所有比賽均使用同一條端線。發球時需特別注意底線規則。
4. 中線
將場地沿寬度方向平分為左右兩個發球區。
5. 前發球線
距離球網1.98米,與球網平行,用於限定發球落點區域。
6. 雙打後發球線
距離端線0.76米,在雙打比賽中用作發球時的後端界線。
三、區域劃分與用途
1. 發球區
每個半場被劃分為左右兩個發球區:
- 右發球區:當發球方得分為偶數時使用
- 左發球區:當發球方得分為奇數時使用
發球時必須將球發至對角線的對方發球區內
2. 前場區域
前發球線與球網之間的區域,是網前技術運用的主要區域
3. 中場區域
前發球線與雙打後發球線之間的區域,是攻防轉換的關鍵區域
4. 後場區域
雙打後發球線與端線之間的區域,主要用於高遠球和吊球
四、特殊區域說明
1. 發球區界線
發球時,發球員的腳不得觸及發球區界線,否則視為犯規
2. 網柱區域
網柱位於雙打邊線上,在雙打比賽中,球觸及網柱後落入對方場地界內仍算有效
五、常見違規情況
1. 發球時腳踩線或移動
2. 發球過高(超過1.15米)
3. 雙打比賽中錯誤發球區發球
4. 比賽中身體或球拍觸網
理解並熟練掌握羽毛球場地規則,不僅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,還能更好地製定比賽策略。建議運動員在日常訓練中特別注意場地界線的熟悉,培養準確的空間感和位置感。
*注:本文所述規則基於國際羽毛球聯合會(BWF)最新比賽規則,業餘比賽可能根據實際情況有所調整。*